面對病毒我們準備好了嗎?
一場新冠肺炎,讓我們生活大亂,也讓我們清楚認知:病毒的傳播快如閃電,而人類面對病毒其實還真是一場沒把握的硬仗。
其實我們對病毒引起的疾病並不陌生。2003年SARS引起的恐慌至今記憶猶新,但當時死亡人數只有800多人。2009年發生在墨西哥和美國的H1N1豬流感,蔓延214個國家,全球近1/5人口感染,導致1萬8千人死亡,但是美國疾管局事後做的研究推估,全球死亡人數約28萬人,其中65歲以下人口占80%; 2012年發生在中東的MERS,致死率高達三成六,比SARS高三倍。還有1976年開始在西非出現的伊波拉病毒,不僅致死率高達40--90%,在過去至少造成10次大流行,最近又在剛果捲土重來。
更切身的是流感。今年是自2009年H1N1病毒爆發後,流感最嚴重的一年,從2019年10月以來,這一季美國已有2000萬人感染、16000人死亡;台灣重症病例也近914人,死亡75人。世界衛生組織(WHO)及美國CDC統計,每年流感在全球造成500萬人重症,並且導致65萬人死亡。
比較起來,新冠病毒的致死率比SARS、MERS、和伊波拉低很多,感染者90%都是輕症,致死率約1%,介於1957年流感大流行的0.6%,和1918年流感大流行的2%之間,但之所以引起這麼大的恐慌,是因為這個病毒是全新品種,人類沒有對抗它的疫苗,也沒有抗體,再加上它的傳染力高、潛伏期長,甚至還沒有症狀就可以傳染他人,配合現今人類快速的全球移動,所以人人自危。
目前中國大陸的疫情已逐漸控制,但其他地區的疫情卻逐漸擴散。而全球專家最擔心的是類似1918年的西班牙流感會不會再爆發,那場疫情造成全球約5000萬人死亡,佔當時人口的5%。比爾蓋茲最近投書《新英格蘭醫學期刊》,他認為這場疫情如果沒有好好控制,很可能會演變成百年一見的大流行。因此大聲疾呼: 「我們面對流行病的態度必須像準備戰爭一樣的嚴肅。」
因為病毒實在太難捉摸。它們是地球上數量最大的生物實體,可以穿越地球各大洲,每天有數萬億的病毒會從天而降,並入侵每一種生物體,地球上每平方米地方的病毒多達8億個。更讓病毒專家頭疼的是:病毒自我複製的閃電速度及經常發生的突變,使新的病毒變異體不斷被創造出來,這不僅意味著它們可以戰勝我們的免疫系統,而且人類很難開發出有效的疫苗和抗病毒治療。就算研發出疫苗,在疫苗問世的前6個月到9個月,只有1-2%的人口能夠接種;而疫苗的有效性也有待加強,如目前流感疫苗有效的概率最多只有60%。
但,「很顯然,我們還無法控制病毒,」美國歷史學者、《大流感》(The Great Influenza)作者貝瑞(John M. Barry)表示:「很多層面上來說,我們跟1918年一樣脆弱,甚至比以前更脆弱,因為現今的全球經濟互相依賴程度更高。」
果不其然,這場新冠病毒造成的風暴不僅影響許多人的生活,也使國際供應鏈中斷,缺工、缺料,經濟活動大受影響;國際交通及觀光也成重災區。雖然新冠肺炎帶來許多負面影響,但從正面來看,這或許是大自然給人類的一個預警,讓我們有機會操兵演練如何面對下一波更嚴重的病毒,同時重新思考生活的方式和生命的重心,以及如何減少人類對大自然超負荷的需索與破壞。
面對百變病毒,最可靠的是我們自身的免疫力。近日在網路瘋傳:「一場疫情,讓我們明白,未來,拼的不是學歷、不是財力、不是權力、不是實力,是免疫力。」真是一針見血。強化免疫力最基本的就是建立健康的生活方式,不僅重視體內環保,也要重視外在環境的保護。